一、本课程共有70个教学微视频,共十五个章节,课程习题近八百道,视频总时长达485分钟。
二、本课程共分两个课时平台开放(91学时、32学时),开课时间为 2025年02月14日 至2025年06月31日;
课程编码:NN014414 课程总学时(线上学时/线下实践学时):20/71 周学时:6 学分: 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等专业
课程编码:NN014402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2/30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4 学分: 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护理、助产
三、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五个模块:机能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器官系统机能综合性实验、人体机能实验、泛在学习的虚拟实验、以问题为中心的实验设计讨论及半开放自设计实验。。配套线下教材为《医学机能学实验》;
四、教学计划如下:(详见进度表)
(理论/实验)学时 (理论/实验) 授课内容
2 机能实验学概论、动物伦理(在线学习)
2 机能学科研设计(在线学习)
4 课程介绍、人体动脉血压测量方法,运动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1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介绍、虚拟实验系统介绍、实验动物基本操作(在线学习)
5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家兔)
1 呼吸运动的调节(在线学习)
5 机能学科研设计简介和工作布置(1)、呼吸运动的调节(4)
1 生理性止血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在线学习)
5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静脉取血)
1 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药物的影响(在线学习)
4 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药物的影响
1 心律失常(在线学习)
5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大鼠)、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1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心肌生理特性(在线学习)
5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双毁蛙的制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蛙心起搏点的观察
5 虚拟实验(在线学习、在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网络平台上完成)
1 ED50、心力衰竭(在线学习)
5 心力衰竭翻转课堂(3)、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小鼠)、ED50(2)
1 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局麻药、肌松药(在线学习)
5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1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在线学习)
5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
1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失血性休克(在线学习)
5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5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治疗
7 心衰模型制备及治疗(7学时)
7 实验设计汇报、讨论(3学时)、实验操作考核(4学时)
五、授课方式介绍: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在线自主学习、面授协作学习相辅相成的混合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教师关注学习过程和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⑴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线平台等资源,线上线下结合,虚拟与实践结合,减少了课堂的重复性教学,延伸实践教学时间;通过微视频操作与经验的传授,强化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⑵实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内容。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实验设计讨论及半开放自主设计实验项目,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六、成绩评价: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线上成绩是以“视频观看时长、完成测试、考试、作业情况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 各项目占比如下:
(1)视频观看占20%;教师提前发布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课前学习、观看教学实验录像;虚拟仿真平台完成相应虚拟实验项目。 (2)作业成绩占25%;学生按小组开展协作学习,通过实验操作获得实验数据,在平台提交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和随堂测试信息进行评价反馈。
(3)测验成绩占10%;以手机在线测试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4)考试成绩占15%;实验设计讨论及半开放自主设计实验.给定选题范围、学生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经课堂论证,确定科学、可行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设计的实验,并撰写实验论文。
(5)发帖讨论成绩占5%,学生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学习感受与疑问,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进行总结反思,以利于及时改进和实施针对性教学。普通帖子1分一个,精华帖子2分一个;
(6)平时成绩5%;包括出勤情况、面授协作学习表现等情况等给分。
(7)实验操作考核占20%;由操作考核题库抽出若干个实验操作内容,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方法是否规范、实验完成质量等方面分别评分。 本课程最终成绩 = 线上成绩*权重值+线下成绩*权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