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10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4
开课时间2025/02/28 - 2025/06/30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影响下形成的,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藏象经络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融合历代各派名医大家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而形成的一门系统化课程。本课程以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思维方法为主要目标。内容涵盖了哲学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自然观(精气学说)、生命观(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体质学说),疾病观(病因学说、病机学说)、防治观(养生预防、治则治法)等,从理论上系统地阐释了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及防治规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深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知识,建立中医思维,为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内外妇儿等临床专业课程,以及研读中医经典著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中医学概念和形成基础

1.2中医学基本特点

1.3专家座谈及讲座

1.4中医学常见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1.5联系中医基础理论的思政教育

绪论单元作业

绪论单元检测

第二章 中医的哲学基础

2.1阴阳学说的形成

2.2阴阳学说的内容

2.3阴阳学说的应用

2.4高思华教授阴阳学说访谈

2.5五行学说的形成和内容

2.6五行学说的应用

2.7高思华教授五行学说访谈

阴阳五行单元作业

阴阳五行单元测验

第三章 藏象

3.1藏象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3.2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3.3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3.4脏腑关系

3.5奇恒之府——脑和女子胞

藏象单元测验

藏象单元作业

第四章 气血津液

4.1气血津液--气

4.2气血津液--血

4.3气血津液--津液

4.4气血津液--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 经络

5.1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5.2十二经脉的名称

5.3十二经脉的规律

5.4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

5.5奇经八脉

5.6任督冲带的循行和功能

5.7经络的生理功能

5.8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单元作业

经络单元测试

第六章 体质学说

6.1体质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

6.2体质辨识

第七章 病因与发病

7.1病因概述

7.2外感性致病因素

7.3内伤性致病因素

7.4继发性致病因素

7.5发病

病因与发病单元测试

病因与发病单元作业

第八章 病机

8.1发病原理和发病类型

8.2.1邪正盛衰

8.2.2阴阳失调(上)

8.2.3阴阳失调(下)

8.2.4气血失常(一)——气的失常

8.2.5气血失常(二)——血的失常

8.2.6气血失常(三)——气血关系失调

8.2.7津液代谢失常

8.3.1风气内动

8.3.2寒从中生

8.3.3湿浊内生

8.3.4津伤化燥

8.3.5火热内生

第八单元测试

第八单元作业

第九章 预防治则

9.1养生与预防(治未病)

9.2治则治法概述

9.3正治与反治法概念与应用

9.4扶正与祛邪概念与应用

9.5调整阴阳概念与应用

9.6三因治宜概念与应用

第九单元测试

第九单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