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及相关组织。内生殖器位于骨盆内,骨盆的结构与形态和分娩密切相关,女性生殖系统既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功能,又与其他系统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1.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描述女性内、外生殖器的构成及解剖特点;叙述女性生殖系统的临近器官及其临床意义;复述女性骨盆及骨盆底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
●1.2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描述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描述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描述月经的临床表现,并能根据临床表现提出月经期的健康问题。
-
第二章病史采集与检查
女性出生后经历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6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女性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功能和心理—社会发生的变化均有可能导致异常,同时也会因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妊娠、分娩和产褥异常、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等。每一次接诊病人,护士都要依据护理程序,认真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做出结果评价,必要时进行随访。采集健康史与检查是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的主要依据,也是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
-
●2.1健康史采集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陈述妇产科健康史采集方法和内容。
-
●2.2盆腔检查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陈述妇产科身体评估的内容与方法;说明妇产科心理—社会评估的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妇产科就诊女性进行护理并评价护理效果。
-
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可能经历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女性的角色发生了重要转变,成为一名准妈妈,经历着从生理到心理方面的变化;孕妇和家庭成员都将随着妊娠进展而进行心理和社会调试,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护士应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帮助孕妇和家庭做好分娩前准备,促进母婴健康。
-
●3.1妊娠生理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复述妊娠、着床的定义;简要描述受精与着床过程;说出胎盘、胎膜、脐带、羊水的功能;简要描述胎儿发育过程。
-
●3.2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熟悉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解释妊娠期母体生理变化的原因及心里社会变化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为孕妇制定整个孕期健康计划。
-
●3.3妊娠诊断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复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围产医学的定义;说出早期妊娠诊断的依据、中晚期妊娠诊断的内容;说明产前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
●3.4妊娠期管理
妊娠期管理包括对孕妇的定期产前检查以明确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指导妊娠期营养和用药、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监护、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直至安全分娩。妊娠期管理的护理评估主要是通过定期产前检查来实现,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为孕妇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
-
第四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分娩发动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分娩发动是妊娠晚期炎症细胞因子、机械性刺激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子宫下段形成、促进宫颈成熟,诱发前列腺素及缩宫素释放,子宫肌细胞间隙连接增多、子宫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子宫由妊娠期的稳定状态转变为分娩时的兴奋状态,从而启动分娩。宫颈成熟是分娩发动的必备条件,缩宫素与前列腺素是促进子宫收缩最直接的因素。
-
●4.1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描述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
-
●4.2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叙述临产及第一、二、三产程的概念;描述各个产程的临床表现;评估分娩期妇女的焦虑与疼痛情况并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各期妇女进行护理评估、提出主要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并进行结果评价。
-
第五章产褥期管理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产褥期是产妇各系统恢复的关键时期,因此,了解产褥期管理的相关知识,为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提供护理,对促进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的发育非常重要。
-
●5.1正常产褥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说出产褥期、子宫复旧、恶露及正常足月新生儿、新生儿期的概念;说出正常产褥期母体的变化及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
●5.2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说出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运用所学知识对产褥期妇女及正常新生儿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
-
第六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受孕和妊娠是极其复杂而又十分协调的生理过程。从受孕到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的40周期间,各种内在因素与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时常影响着母体和胎儿。若不利因素占优势,妊娠时则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妊娠早期可能发生流产、异位妊娠,中晚期可能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等。
-
●6.1自然流产
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流产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本节仅阐述自然流产。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叙述自然流产的概念及主要病因;描述自然流产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应用护理程序为自然流产妇女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进行结果评价;分析自然流产妇女的健康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
-
●6.2异位妊娠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为异位妊娠。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叙述异位妊娠的概念及主要病因;描述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应用护理程序为异位妊娠妇女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进行结果评价;分析异位妊娠妇女的健康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
-
●6.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以往统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及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描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应用护理程序为该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进行结果评价;分析患者的健康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
-
第七章胎儿及其附属物异常
妊娠期间各种内在因素与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着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甚至会出现妊娠期并发症,本章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的胎儿及其附属物异常。
-
●7.1前置胎盘
正常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前壁、后壁或侧壁。妊娠28周以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常见原因。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描述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应用护理程序为该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进行结果评价;分析患者的健康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
-
第八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虽然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异常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对于妊娠前已合并某些疾病的孕产妇,由于原有疾病所具有的潜在风险,影响妊娠时的结局和母婴安全。
-
●8.1心脏病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识别妊娠与心脏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疾病对母儿的影响;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并掌握其预防和治疗原则;应用护理程序与患者及家人合作制订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
●8.2糖尿病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识别妊娠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疾病对母儿的影响;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掌握其预防和治疗原则;应用护理程序与患者及家人合作制订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
第九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影响产妇分娩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或几个因素间不能相互协调、适应,而使分娩过程受到阻碍,称为异常分娩,又称难产。护士的主要任务就是正确地认识影响分娩的4个因素,在产程中提供整体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分娩,获得产妇的配合,维护母儿安全。
-
●9.1产力因素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者强度、频率有异常,称为产力异常。产力异常分为宫缩乏力和宫缩过强两类。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识别产力异常的类型;说出产力异常的处理原则;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
-
第十章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分娩虽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在该过程中,若由于某些因素发生异常,产妇在分娩期出现一些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可不同程度地对母儿造成影响甚至威胁生命。
-
●10.1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超过10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因此,要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说出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评估产后出血量;运用相关知识提出产后出血的护理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
-
第十一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指来自外阴、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和盆腔结缔组织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同时受累。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不仅危害病人,还可危害胎儿及新生儿。
-
●11.1阴道炎症
主要介绍滴虫性阴道炎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炎。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陈述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功能;生殖系统炎症的病原体、传染途径、发展和转归;说明阴道炎症常用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结合发病机制和高危因素,开展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识别炎症病人的临床表现,解释处理原则,分析做出常见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
-
●11.2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是指子宫颈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可伴有子宫颈腺上皮及间质的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慢性子宫颈炎症可由急性子宫颈炎症迁延而来,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宫颈炎相似。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说明盆腔炎症常用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结合发病机制和高危因素,开展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识别炎症病人的临床表现,解释处理原则,分析做出常见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
-
●11.3性传播疾病
性病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病,主要介绍淋病和尖锐湿疣。初发部位除生殖器外,也可在口唇、舌、扁桃体及肛门等处。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陈述性传播疾病对妊娠、分娩、新生儿的影响;结合发病机制和高危因素,开展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
-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病人的护理
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是妇科常见病,通常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或靶细胞效应异常所致,部分还涉及遗传因素、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等。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包括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闭经、痛经、绝经综合征等等。这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异常及伴发某些异常的症状。
-
●12.1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日,经期持续2-8日,平均失血量为20-60ml。凡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均属于异常子宫出血,而其中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所致的称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本节主要叙述临床上最常见的排卵障碍异常子宫出血。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描述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并列举护理措施,并应用所学知识对该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12.2绝经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阐明绝经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并复述护理措施,并应用所学知识对该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第十三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组织学特征可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滋养细胞疾病绝大多数继发于妊娠,极少数来源于卵巢或睾丸生殖细胞,成为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本章主要讨论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
-
●13.1葡萄胎
葡萄胎是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如葡萄而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复述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的定义;为葡萄胎术后患者介绍随访计划及内容;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制订护理计划、提供护理措施。
-
第十四章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主要介绍宫颈癌和子宫肌瘤,均为妇科常见疾病,手术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有关手术病人的护理已在《外科护理学》教材中详尽介绍,因此可在复习《外科护理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妇产科腹部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内容。
-
●14.1宫颈癌
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发年龄50-55岁,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描述宫颈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概述影响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简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预防和筛查策略。
-
●14.2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育龄期女性。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描述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运用所学知识对子宫肌瘤病人进行围治疗期护理及健康教育。
-
第十五章会阴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会阴部手术在妇科应用比较广泛,与腹部手术相比,因解剖特点及涉及身体隐私部位,有其特殊性。本章主要介绍子宫脱垂。
-
●15.1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陈述子宫脱垂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举例说明子宫托的放取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病人讲解手术术前及术后的一般护理措施;为病人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