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古代散文
古达散文的介绍
-
●1.1游说教科书:《战国策》中的游说之士
《战国策》是先秦时期最有文学性的历史散文著作,它记录并塑造的人物形象多达六百多个,其中最具异彩的,是那些游士形象。《战国策》中的游士群体,因身份不同,行事风格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有游说诸侯的纵横家策士,有为诸侯、卿大夫出谋划策的谋士,有见义勇为、功成身退的高士,还有不畏强权、胆气凛然的壮士。《战国策》往往聚焦人物在某一事端上表现出的奇谋卓识、妙说异举,以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
-
●1.2予岂好辩哉:《孟子》的论辩特点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因其在思想上重视心性论,从唐宋时期开始被儒家学者推崇,称为经书。孟子生活在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他喜欢和各类学者、官员辩论,也非常善于辩论。他的对话论辩特点,首先是先声夺人,辞以气胜,以气势夺人,以自信感人,其次是他在论辩过程中非常注重论辩技巧。
-
●1.3大抵率寓言:《庄子》的寓言艺术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使用寓言故事最多、最成功的,是《庄子》。庄子寓言具有多种类型:一种是“寄寓型”寓言,是借用他人之口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二种是象征型寓言,是将哲理蕴藏在形象和具体事物之中,具有象征的意味。第三种是故事型的寓言,是通过讲故事来隐喻哲理。正是因为《庄子》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寓言故事,所以他的散文具有想象力奇特怪异,描写变形夸张的特点。
-
●1.4无韵之离骚:《史记》的写人技巧
司马迁的《史记》,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鲁迅称此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特点和成就的最好概括。从史学角度看,《史记》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创立两千年不变的史学范式。从文学角度看,《史记》对历史事件的剪裁、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史记》刻画人物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人物各具姿态,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二是注重展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三是塑造了大量的悲剧人物形象。
-
第二章唐代诗歌
唐代诗歌的介绍
-
●2.1唐代诗歌概况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将唐诗与楚骚、汉赋、六朝骈文等,各称为“一代之文学”。本节重点介绍这个观点。并介绍五万首唐诗的编集情况。
-
●2.2初唐诗歌
律诗定型的大体过程和律诗定型的意义。
-
●2.3盛唐诗歌
盛唐诗歌的三大特点:1.山水田园与边塞题材的普遍和各有优长;2.感性抒发与理性思索的并存;3.宁静避世与面对乱离的并存。
-
●2.4中唐前期诗歌
讲述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等重要诗人及其创作活动。
-
●2.5中唐后期诗歌
流派凸显,元白诗派和韩孟诗派是突出代表,刘禹锡和柳宗元因为长期贬谪在外,所以诗风有一定独立性。
-
●2.6晚唐诗歌
咏史怀古诗题材的流行,爱情题材的流行、绮靡风格的流行等是晚唐诗歌的突出特点。代表诗人是李商隐、杜牧和温庭筠。
-
第三章古代小说
本章内容包括古代小说起源、发展、分类等基本问题,对每个发展阶段重要小说文体都有较为详细的讲述,重点讲解经典作品。
-
●3.1古代小说概述
古代小说基本概念、分类、发展脉络、学习古代小说的意义及相关研读书目。
-
●3.2古代小说萌芽
古代小说起源问题很复杂。本节介绍神话传说、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种对小说起源影响较大的三种文体。
-
●3.3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讲述志怪、志人小说的定义,并介绍其代表作《搜神记》《世说新语》。
-
●3.4唐代传奇小说
唐传奇的定义及基本特征,讲述经典唐传奇小说。
-
●3.5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的定义及基本特征,讲述经典宋元话本小说。
-
●3.6明清章回小说
明清章回小说的六部著名长篇章回小说,分别代表了五个小说流派,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讽刺小说,讲述代表作品的主要特色。
-
●3.7聊斋志异
讲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
第四章两宋词
本章内容包括学习词体的兴起、词的特征、宋词的兴盛和发展以及两宋时期的经典词作等基本内容。
-
●4.1词体的兴起
词的兴起,是与音乐有直接关系的,从按曲谱填词开始,经过文人词客的不断改进,词体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同时,享乐成风、价值体系相对崩溃的时代,才是能促进词兴盛和发展。
-
●4.2词体的特征
词体基本特征主要包括:词是有词调的,词是根据乐曲的遍数分片的,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句子、字数和声调。
-
●4.3宋词的兴盛与发展
两宋词的兴盛发展是得益于两宋时期独特的文化语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而且,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
●4.4北宋词篇(一)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欧阳修《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通过大自然的风光,获得一种爽朗、透彻的顿悟。
-
●4.5北宋词篇(二)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落魄感受和缠绵情思;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言近意远的诗句,呈现出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
-
●4.6南宋词篇(一)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是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作者将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
●4.7南宋词篇(二)
吴文英《塞垣春·丙午岁旦》,是时序词,写岁旦之时的怀念,巧应天寒的气候,而作者的心情正好也顺应了这份寒凉; 吴文英《夜游宫·竹窗听雨》,其描摹的女性身体,总是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层次的美感。
-
第五章古代戏曲
本章内容包括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的渊源与兴起、元杂剧的体制特征、《西厢记》、南戏、明清传奇戏曲等基本内容。
-
●5.1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上)
中国戏曲是以曲词演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其他表演手段为一体的戏剧,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先秦两汉到唐代,是戏曲粗具规模的发展时期。
-
●5.2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下)
宋元时期中国戏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戏曲正式出现。北宋时期。杂剧从诸多杂戏表演中独立出来,构成戏曲的雏形。本节主要结合文献和文物,介绍中国戏曲艺术成熟前的宋金时期。
-
●5.3元杂剧(上)
元杂剧从角色行当、故事表演、音乐演唱等方面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程式,产生了众多的杰作,本节主要讲解元杂剧的剧本基本体制。
-
●5.4元杂剧(下)
本节主要讲解元杂剧剧本构成三要素:曲辞、宾白、科范;以及元杂剧的音乐组织形式。
-
●5.5杂剧经典赏析:《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乃至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作品,本节主要介绍《西厢记》的作者、情节、人物等,欣赏杂剧文本。
-
●5.6南戏与传奇(上)
南戏是北宋末至明嘉靖末,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的性质相类的民间戏曲的总称。本节介绍南曲戏文的发展演变,并结合文本讲授其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差异。
-
●5.7南戏与传奇(下)
南戏在明代继续发展,在北杂剧衰微之后,由南戏发展演化而成的传奇戏曲脱颖而出,风行明清两代。本节讲授传奇的形成、发展分期及其代表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