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学银在线
构造地质学-学银在线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8
开课时间2025/02/10 - 2025/07/31
课程周期25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介绍组成地壳的岩石、地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地质构造)、阐述这些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形成这些构造的作用力方向、方式和性质的学科。

本课程从介绍岩石变形的基础力学与流变学理论出发,重点介绍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线理等中小尺度上发育的构造型式及其形成的力学条件与运动学过程。伸展构造、逆冲推覆构造、走向滑动断层、韧性剪切带构造等重要构造型式的主要特点作为课程中的主要介绍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技能;使学生初步具备观察、识别、分析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描述、图示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大纲

绪论

  • 1.1 绪论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

  • 2.1 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产状
  • 2.2 层理及其识别
  • 2.3 利用原生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面向
  • 2.4 软沉积变形特征
  • 2.5 水平岩层的定义与特征
  • 2.6 V字形法则
  • 2.7 不整合的类型与形成过程
  • 2.8 不整合的野外观察与形成时代的确定
  • 2.9 实验一 认识与阅读地质图
  • 2.10 实验二 间接方法求岩层产状
  • 2.11 实验三 地质剖面 图的制作

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

  • 3.1 应力的定义与单位
  • 3.2 单向受力状态下的二维应力分析
  • 3.3 双向受力状态下的二维应力分析
  • 3.4 应力场

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

  • 4.1 应变的度量
  • 4.2 均匀变形与非均匀变形
  • 4.3 应变椭球体的定义与要素
  • 4.4 应变椭球体的形态类型与费林图解

岩石力学性质

  • 5.1 实验条件下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
  • 5.2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 5.3 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 5.4 斜直线型的莫尔包络线理论

劈理

  • 6.1 面理的定义与识别
  • 6.2 劈理的结构与分类
  • 6.3 劈理的形成机制

褶皱的几何分析

  • 7.1 褶皱的基本类型与要素
  • 7.2 正交剖面上褶皱的形态描述
  • 7.3 褶皱的位态分类
  • 7.4 兰姆赛的褶皱分类
  • 7.5 褶皱的组合类型
  • 7.6 叠加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
  • 7.7 实验四 褶皱地区地质图的阅读
  • 7.8 实验五 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的制作

褶皱的成因分析

  • 8.1 褶皱的成因分类
  • 8.2 单层岩层的纵弯褶皱作用
  • 8.3 中和面褶皱作用
  • 8.4 弯滑褶皱作用
  • 8.5 弯流褶皱作用
  • 8.6 压扁作用与构造置换
  • 8.7 横弯褶皱作用
  • 8.8 剪切褶皱作用

节理

  • 9.1 节理的分类
  • 9.2 雁列式节理特征

断层概论

  • 10.1 断层的几何要素与位移
  • 10.2 断层的分类
  • 10.3 安德森模式
  • 10.4 断层的联结
  • 10.5 断层岩
  • 10.6 断层效应
  • 10.7 断层的识别
  • 10.8 断层两盘位移方向的确定
  • 10.9 实验六 极射赤平投影
  • 10.10 实验七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做图切剖面

伸展构造

  • 11.1 拆离断层与变质核杂岩

逆冲推覆构造

  • 12.1 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
  • 12.2 逆冲推覆构造的台阶式
  • 12.3 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
  • 12.4 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

走向滑动断层

  • 13.1 走滑断层的基本特点
  • 13.2 里德尔(Riedel)剪裂模式与走滑断层的伴生构造
  • 13.3 走滑断层的相关构造

韧性剪切带

  • 14.1 韧性剪切带的定义与特点
  • 14.2 韧性剪切带的基本几何关系
  • 14.3 韧性剪切带内鞘褶皱发育与SC组构
  • 14.4 糜棱岩的特征与分类
  • 14.5 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