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山西医科大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山西医科大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2/20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药学分支学科,是药学、药物制剂等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与药物动力学密切关联,共同揭示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因素及动态变化规律。 生物药剂学侧重于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规律研究,重点考察药物的剂型因素和机体的生物因素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及其与药物效应间的关系;而药物动力学侧重于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重点考察体内药物随时间的量变规律。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新药设计与评价、新剂型新制剂开发、药物质量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在新药研发、药物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中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生物药剂学概述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生物药剂学基本概念
张淑秋
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与发展
张淑秋
口服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白克华
药物口服吸收机理
张淑秋
药物转运体
张淑秋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因素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白克华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药物因素
张国顺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BCS及其应用
张国顺
非口服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
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范博
皮肤给药
经皮给药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一)
范博
经皮给药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二)
范博
黏膜给药
黏膜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
范博
影响药物黏膜吸收的生理因素
范博
影响黏膜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和剂型因素
范博
药物分布
概述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王锐利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王锐利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王锐利
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概述
张淑秋
药物代谢酶与代谢反应
张淑秋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张淑秋
药物排泄
药物的肾排泄
药物的肾排泄
杨帆
影响肾排泄的因素
杨帆
药物的胆汁排泄
任国莲
药物动力学概述
药物动力学概述
张淑秋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隔室模型与药动学参数
张淑秋
拉氏变换系在药动学中的应用
张丽锋
单室模型
静脉注射给药
单室模型静注给药血药法求算药动学参数
张丽锋
单室模型静注给药尿药法求算药动学参数
张丽锋
静脉滴注给药
静脉滴注
张丽锋
稳态
张丽锋
静滴给药方案设计
张丽锋
血管外给药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张丽锋
残数法及W-N法求算Ka
张丽锋
多室模型
多室模型及模型判别
张丽锋
二室模型静注给药
张丽锋
多剂量给药
单室模型
单室模型多剂量静注给药
张丽锋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概述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张丽锋
米氏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米氏方程及参数求算
张丽锋
统计矩分析
统计矩分析概述
统计矩分析
张丽锋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给药方案设计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
张丽锋
肾功能减退患者给药方案设计
张丽锋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
治疗药物监测(TDM)
白克华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临床前及临床药动学研究(一)
王锐利
临床前及临床药动学研究(二)
王锐利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任国莲
生物等效性及评价
张国顺
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
任国莲
  •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基本概念。
    2、掌握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3、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4、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5、了解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了解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 1.1生物药剂学基本概念

    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基本概念;掌握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 1.2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与发展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1、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                                   
    2、掌握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剂型因素。                      
    3、熟悉胃肠道的结构、功能及药物的吸收过程。                            
     4、熟悉口服药物制剂产生不同药效、毒副作用及作用快慢的主要原因。            
    5、熟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设计和开发药物新制剂的基本方法。             
     6、了解生物膜的结构。

  • 2.1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熟悉转运体的概念与分类;熟悉胃肠道的结构、功能及药物的吸收过程;了解生物膜的结构。

  • 2.2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因素

    掌握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剂型因素。熟悉口服药物制剂产生不同药效、毒副作用及作用快慢的主要原因。

  • 2.3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熟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设计和开发药物新制剂的基本方法。

  • 第三章非口服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

    1、掌握各种血管外注射的吸收过程及影响因素。 2、掌握影响药物肺部吸收的因素。 3、掌握药物经皮和粘膜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4、熟悉直肠、鼻腔、眼部给药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 3.1注射给药

    掌握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及皮内注射的吸收过程及影响因素。

  • 3.2皮肤给药

    掌握影响药物肺部吸收的因素;掌握经皮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 3.3黏膜给药

    掌握药物经直肠给药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 第四章药物分布

    1、掌握药物分布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表观分布容积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3、熟悉淋巴系统的基本结构,熟悉药物的淋巴转运过程及影响因素。 4、了解药物在脑内、脂肪、胎儿、血细胞内的转运过程。 5、了解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 4.1概述

    掌握药物分布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表观分布容积的基本概念及意义。熟悉药物的淋巴转运、脑转运过程及影响因素。

  • 第五章药物的代谢

    1、掌握药物代谢的意义、主要途径、部位及过程。 2、熟悉主要药物代谢酶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性质和代谢类型。 3、掌握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4、了解运用药物代谢性质进行药物设计的方法。

  • 5.1药物代谢概述

    掌握药物代谢的定义及其意义;熟悉首过效应;了解肝摄取率与清除率。

  • 5.2药物代谢酶与代谢反应

    掌握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分类、部位及过程;熟悉主要药物代谢酶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性质和代谢类型。

  • 5.3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掌握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 第六章药物排泄

    1、掌握药物肾排泄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2、掌握肾小球滤过的特点。 3、掌握肾清除率的定义及药物作用的影响。 4、熟悉药物的胆汁排泄过程、特点及肠肝循环对药物作用的意义。 5、了解药物排泄的其他途径。

  • 6.1药物的肾排泄

    掌握药物肾排泄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掌握肾小球滤过的特点;掌握肾清除率的定义及药物作用的影响。

  • 6.2药物的胆汁排泄

    熟悉药物的胆汁排泄过程、特点及肠肝循环对药物作用的意义;了解药物排泄的其他途径。

  •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掌握药动学的概念,药物动力学基本参数的概念以及隔室模型的概念。熟悉药物动力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了解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7.1药物动力学概述

    掌握药动学的概念,熟悉药物动力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了解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7.2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药物动力学基本参数的概念以及隔室模型的概念。

  • 第八章单室模型

    1. 掌握下列术语的定义及其药物动力学意义:单室模型药物、药时曲线下面积、肾清除率、肾排泄率、稳态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负荷剂量、峰浓度、达峰时间、残数法、滞后时间、体内外相关性。 2. 掌握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方程,掌握应用血药浓度数据求算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的尿药排泄速率-时间、亏量-时间方程,掌握应用尿药排泄数据求算静脉注射给药时的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4. 熟悉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的尿药排泄速率-时间、亏量-时间方程,掌握应用尿药排泄数据求算血管外给药时的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5. 掌握血药浓度法、尿药排泄速率法和亏量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和有关实验设计要求,掌握残数法、Wagner-Nelson法求吸收速率常数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 8.1静脉注射给药

    掌握下列术语的定义及其药物动力学意义:单室模型药物、药时曲线下面积、肾清除率、肾排泄率、稳态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负荷剂量、峰浓度、达峰时间、残数法、滞后时间、体内外相关性。 掌握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方程,掌握应用血药浓度数据求算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的尿药排泄速率-时间、亏量-时间方程,掌握应用尿药排泄数据求算静脉注射给药时的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的尿药排泄速率-时间、亏量-时间方程,掌握应用尿药排泄数据求算血管外给药时的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血药浓度法、尿药排泄速率法和亏量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和有关实验设计要求,掌握残数法、Wagner-Nelson法求吸收速率常数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 8.2静脉滴注给药

    掌握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临床给药设计,掌握稳态血药浓度的临床意义。

  • 8.3血管外给药

    熟悉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的尿药排泄速率-时间、亏量-时间方程,掌握应用尿药排泄数据求算血管外给药时的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血药浓度法、尿药排泄速率法和亏量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和有关实验设计要求,掌握残数法、Wagner-Nelson法求吸收速率常数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 第九章多室模型

    1. 掌握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 3. 熟悉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滴注给药、血管外给药模型的建立。 4. 熟悉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公式。 5. 了解三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的建立和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6. 了解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软件。

  • 9.1多室模型及模型判别

    掌握隔室模型的判别方法。 熟悉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滴注给药、血管外给药模型的建立了解三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模型的建立和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

  • 9.2二室模型静注给药

    掌握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管外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公式。

  • 第十章多剂量给药

    1. 掌握多剂量函数、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负荷剂量和蓄积的概念。 2. 掌握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求算最大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负荷剂量、达坪分数、坪幅、蓄积和血药浓度波动。 3. 掌握单室模型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求算最大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负荷剂量、蓄积和血药浓度波动。 4. 熟悉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滴注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求算最大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 5. 了解第 次给药的平均血药浓度。

  • 10.1单室模型

    掌握多剂量函数、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负荷剂量和蓄积的概念。 掌握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求算最大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负荷剂量、达坪分数、坪幅、蓄积和血药浓度波动。 掌握单室模型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求算最大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负荷剂量、蓄积和血药浓度波动。 熟悉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滴注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求算最大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

  • 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1. 掌握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 2. 掌握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识别方法。 3. 掌握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产生的机制及相应体内过程。 4. 掌握Michaelis-Menten方程。 5. 熟悉Vm与Km的估算方法。 6. 熟悉非线性与线性药动学参数间的不同点。

  • 11.1概述

    掌握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 掌握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识别方法。 掌握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产生的机制及相应体内过程。

  • 11.2米氏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掌握Michaelis-Menten方程。 熟悉Vm与Km的估算方法。

  • 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1. 掌握零阶矩、一阶矩及平均滞留时间的基本概念。 2. 熟悉统计矩原理估算生物半衰期、清除率及表观分布容积等药动学参数的方法。

  • 12.1统计矩分析概述

    掌握零阶矩、一阶矩及平均滞留时间的基本概念。 熟悉统计矩原理估算生物半衰期、清除率及表观分布容积等药动学参数的方法。

  • 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1. 掌握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肾脏疾病状态下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用药 调整。 2. 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治疗药物监测的流程以及临床常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 药物。 3. 熟悉影响血药浓度高低的因素。 4. 了解特殊人群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用药。 5. 了解疾病状态下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

  • 13.1给药方案设计

    掌握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肾脏疾病状态下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用药 调整。

  • 13.2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

    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治疗药物监测的流程以及临床常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 药物。熟悉影响血药浓度高低的因素。

  • 第十四章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1.掌握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熟悉生物利用度的实验设计和评价方法。 2.掌握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了解生物等效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3.了解新药非临床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了解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5.掌握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 14.1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掌握新药非临床药动学研究的内容和试验设计,了解新药非临床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了解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 14.2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掌握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熟悉生物利用度的实验设计和评价方法。 掌握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了解生物等效性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生物利用度的实验设计和评价方法。掌握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和评价方法。了解生物等效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 14.3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

    掌握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1.1 生物药剂学基本概念

    1.2 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与发展

    视频数2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2.1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2.2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因素

    2.3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视频数6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

    3.1 注射给药

    3.2 皮肤给药

    3.3 黏膜给药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药物分布

    4.1 概述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药物的代谢

    5.1 药物代谢概述

    5.2 药物代谢酶与代谢反应

    5.3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视频数3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药物排泄

    6.1 药物的肾排泄

    6.2 药物的胆汁排泄

    视频数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

    7.1 药物动力学概述

    7.2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视频数3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单室模型

    8.1 静脉注射给药

    8.2 静脉滴注给药

    8.3 血管外给药

    视频数7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多室模型

    9.1 多室模型及模型判别

    9.2 二室模型静注给药

    视频数2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10.1 单室模型

    视频数1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11.1 概述

    11.2 米氏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

    视频数2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统计矩分析

    12.1 统计矩分析概述

    视频数1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13.1 给药方案设计

    13.2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

    视频数3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14.1 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14.2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14.3 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