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
4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7
开课时间2024/09/18 - 2025/01/02
课程周期16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第二语言习得》一直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此次作为慕课的《第二语言习得》面向学生、教师、学者,以及所有对第二语言习得及相关学科感兴趣的中外学习者。课程的教师团队来自海内外,长期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及研究,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熟手教师及杰出学者。

我们都有过学习第二语言的经历,或许也对教授汉语、研究汉语习得感兴趣。在获得第二语言中,第二语言习得将帮助大家科学地引导自己获得语言的过程;在语言教学时,第二语言习得将让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科学研究里,第二语言习得会协助大家了解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现有成果。

在具体课程内容上,《第二语言习得》课程将为大家系统介绍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习得顺序研究、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文化适应模式、社会文化理论、语言输入与互动、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等。

在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视角与理论时,我们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相结合,介绍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使大家能够了解理论,同时展开自己的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密不可分,在课程中我们还将介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家在习得的基础上思考教学,在教学中反思背后的习得理据。

欢迎大家来到第二语言习得的世界,探索第二语言习得的秘密!

课程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1.1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范畴
1.2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
1.3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
1.4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和横向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单元测试题目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2.1 对比分析
2.2 偏误分析
2.3 偏误分析的局限和意义
对比分析单元测试题目
中介语研究
3.1 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3.2 早期中介语理论研究
3.3 后续中介语的研究
3.4 早期中介语理论影响的汉语中介语研究
中介语研究单元测试题目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4.1 习得顺序研究概述
4.2 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背景
4.3 习得顺序研究的主要成果
4.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顺序研究
4.5 习得顺序的争议和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单元测试题目
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
5.1 “习得”与“学习”的假说
5.2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
5.3 监控假说
5.4 输入假说
5.5 情感过滤假说
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单元测试
语言变异和语音学习理论
6.1 语言变异
6.2 语言变异和语音学习理论
6.3 知觉同化模型
6.4 语音学习模型
6.5 母语磁吸模型
语言变异和语音学习单元测试
文化适应模式
7.1 文化适应模式的背景
7.2 文化适应内容之一:社会距离
7.3 文化适应内容之二:心理距离
7.4 文化适应模式与语言教学
文化适应模式单元测试
社会文化理论
8.1 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8.2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8.3 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
8.4 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8.5 社会文化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社会文化理论单元测试
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
9.1 研究背景(上)
9.2 研究背景(下)
9.3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前期研究
9.4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后期研究
9.5 输入与互动研究的成果与局限
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单元测试
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型
10.1 技能习得理论
10.2 陈述性-程序性模型
10.3 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理论
10.4 组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单元测试
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研究
11.1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个体因素
11.2 一般个体差异因素
11.3 学习者的策略
11.4 学习者的态度与动机
11.5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11.6 个体差异的相关研究与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