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为医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及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理解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的在医学上的意义。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知识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技术,包括:分子克隆、克隆基因的表达、核酸分子杂交、PCR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这些技术知识不仅使医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动态,也为其将来参加医学工作、科研奠定必要的基础。本着加强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基本训练和加强基础课与后续课、临床课联系的原则,并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教学改革的精减教学内容的指示精神,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求如下:
掌握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熟记并能融汇贯通。
熟悉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的基本内容。
了解内容:要求学生作一般性的认识和了解。
第十八章 生长因子,癌基因及抑癌基因
第二节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一节 生长因子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和靶向输送
第二节 蛋白质合成过程
第四节 蛋白质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
第五章 糖代谢
第七节 糖的其它代谢,血糖的调节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第六节 糖异生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二节 糖的无氧氧化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核苷酸
第三节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核酸的一级结构
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四节 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第六章 生物氧化
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
第十四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四节 RNA指导的RNA的合成—RNA的复制
第三节 RNA的转录后加工
第一节 转录体系主要由RNA聚合酶和作为转录模板的DNA构成
第三章 酶
第四节 酶动力学
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第五节 酶活性的调节
第九章核苷酸代谢
嘌呤核苷酸代谢
教学要求 1、掌握:嘌呤核苷酸、嘧啶苷酸从头合成主要过程,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2、熟悉:补救合成途径,嘌呤、嘧啶核苷酸抗代谢物作用机理;3、了解:嘌呤、嘧啶核苷酸分解产物。
第十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核内信号转导
参考练习题
第一节 细胞信号和受体
第四节 细胞信号转导网络
第二节 跨膜信号转导
第一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 蛋白质分子结构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七章 脂质代谢
第三节 磷脂代谢
第一节 脂类概述
第四节 胆固醇代谢
第五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第二节 脂肪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