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概论部分,本课程将介绍政治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之后,本课程将依次介绍政治学的几个主要领域: 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和政治哲学。通过课堂讲授和课下阅读,本课程将帮助同学们思考:政治生活对于人类有何重要意义;现代国家和国际体系是在怎样的历史过程中诞生和发展的;如何认识现代国家的各项制度安排,各种政治行为者怎样互动;围绕良好的政治生活,人类又在价值层面上提出了哪些理想和反思。总之,无论是否具有政治学专业背景,本课程都将为学生如何成为更好的公民提供启示。
第1讲 政治的概念
1.1中国古代“政-治”意涵考辨
1.2中国近代“政治”一词的流变
1.3西方政治概念的起源
1.4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政治的至上性
1.5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政治的公共性
1.6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政治与理性言说
1.7现实主义的政治概念:韦伯
1.8现实主义的政治概念:施密特
第1讲单元测验
第2讲 政治学学科历史
2.1人类政治思考的开端
2.2思考政治的诸种方式
2.3传统政治学:古希腊
2.4传统政治学:罗马和中世纪
2.5传统政治学:近现代
2.6现代科学与哲学的分途
2.7社会科学的兴起与政治学的专业化
第2讲单元测验
第3讲 政治学学科内容
3.1社会科学的基本领域
3.2政治学学科发展概况
3.3政治学学科基本框架
3.4政治学与其他学科
3.5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政治哲学与政治经济学
3.6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与政治心理学
第3讲 单元测验
第4讲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与视角
4.1社会“科学”的起源
4.2规范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
4.3物质世界与社会世界
4.4社会科学的科学道路与人文道路
4.5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4.6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
4.7政治学研究视角:行为主义
4.8政治学研究视角:理性选择
4.9科学研究中的理论
4.10科学理论的基础
第4讲 单元测验
第5讲 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础
5.1国际政治学简介
5.2国际体系的概念
5.3国际体系的例子
5.4民族国家的形成
5.5民族国家的几种称谓
5.6民族国家的概念内涵
5.7民族国家概念辨析:国内层面和国际层面
5.8欧洲早期的经济形态
5.9市场经济的概念
第5讲 单元测验
第6讲 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
6.1持续军事竞争与民族国家对竞争性市场的推动
6.2持续军事竞争与民族国家对财政的追求
6.3市场经济对民族国家的反作用
6.4维持体系延续的力量:均势
6.5均势的历史回顾
6.6英国的崛起
6.7英国的政策:早期重商主义
6.8英国的政策:自由贸易和对外战略
6.9英国体系
第6讲单元测验
第7讲 现代国际体系的演变
7.1英国体系衰落的背景
7.2自由主义贸易的衰落
7.3国际货币机制
7.4国际贸易与经济危机
7.5英国的衰落
7.6世纪之交的大转型:资本主义对社会的全面入侵
7.7世纪之交的大转型: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全面反弹
7.8美国体系的特征
第7讲单元测验
第8讲 现代国际体系的发展
8.1英国体系的总体逻辑
8.2美国体系
8.3美国的崛起
8.4冷战时期的美国体系
8.5冷战时期的美苏对峙
8.6苏联的崛起与成败
8.7后冷战时期的美国体系
8.8总结与启示
第8讲单元测验
第9讲 传统国际政治学理论
9.1什么是理论和理论流派
9.2国际政治学理论的谱系
9.3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传统和基本特征
9.4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9.5自由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传统
9.6自由主义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特征
9.7自由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9.8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传统和基本特征
9.9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课程讨论1(计入成绩)
第9讲单元测验
第10讲 对传统理论的挑战
10.1三大传统理论比较:理论背景、基本态度和分析单位
10.2三大传统理论比较:政经关系和政策倾向
10.3对传统理论的挑战
10.4建构主义的基本逻辑
10.5建构主义在国际政治学中的应用
10.6女性主义的基本逻辑
10.7女性主义在国际政治学中的应用
10.8英国学派的核心概念
10.9英国学派的研究方法特征
第10讲单元测验
第11讲 国家:起源与组织
11.1“国家”的含义
11.2对国家的经典界定:韦伯和国际法
11.3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11.4前现代政治组织形式
11.5现代国家的产生
11.6国家的衰落
11.7国家的组织形态
11.8中国的国家组织形态
第11讲单元测验
第12讲 国家:政治角色
第12讲单元测验
课程讨论2(计入成绩)
12.1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共产党宣言》
12.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法兰西内战》到《国家与革命》
12.3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从《法兰西内战》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2.4从“工具论”到“平台论”
12.5国家自主性
12.6国家能力
第13讲 立法机关与代议制
13.1代议制的起源
13.2立法机关的产生
13.3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13.4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权能的侵蚀
13.5立法机关的监督权和议事权
13.6对立法机关权力的补偿
第13讲单元测验
第14讲 行政制度与官僚
14.1行政制度与官僚制度的区别
14.2行政制度的分类
14.3总统制与议会制对比:行政首脑的任期和权力
14.4总统制与议会制对比:行政首脑与立法机关和内阁部长的关系
14.5全球化视野下的总统制和议会制
14.6半总统制的含义
14.7行政首脑个人化与非正式机构的兴起
14.8官僚制的含义
14.9官僚制与科举制
14.10政治家与官僚的对比
14.11官僚政治的弊端
第14讲单元测验
第15讲 司法制度
15.1司法制度的来源
15.2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对比
15.3两大法系的国际影响与趋同
15.4司法介入政治的合法性由来
15.5司法能动、司法克制与司法独立
15.6法官和律师的政治性
第15讲单元测验
第16讲 政党、利益集团和选举
16.1政党及其功能
16.2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分类
16.3利益集团的分类
16.4利益集团施加影响力的渠道
16.5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
16.6利益集团是“坏”的吗?
16.7民主制下的选举
16.8选举的三要素
第16讲单元测验
第17讲 民主、极权与威权
17.1政体的分类方式
17.2民主政体
17.3极权政体
17.4 威权政体
17.5 制度研究的意义
第17讲单元测验
第18讲 政治、经济增长和分配
18.1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
18.2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18.3发展模式的共同性
18.4发展主义国家的代表
18.5发展主义国家成功的原因
18.6发展主义国家的局限
18.7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日本与俄罗斯对比
18.8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俄罗斯的失败
第18讲单元测验
第19讲 政治参与、抗争和公民社会
19.1 政治参与的含义
19.2 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
19.3 后物质主义与新政治参与
19.4 抗争政治的含义与起源
19.5 公民社会的含义与起源
19.6 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
第19讲单元测验
第20讲 政治稳定与转型
20.1 政治稳定的含义
20.2 政体类型与政治稳定
20.3 “超稳定”政体的转型
20.4 三波民主化浪潮
20.5 政治民主与经济增长
20.6 民主转型的动态模型
20.7 转型学
第20讲单元测验
第21讲 近代主要意识形态(一)
21.1 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区别
21.2 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联系
21.3 如何讨论意识形态
21.4 自由主义的古代渊源
21.5 近代自由主义的起源
21.6 自由主义的形成和基本信条
第21讲 近代主要意识形态(一)
第22讲 近代主要意识形态(二)
22.1 保守主义的定义:满足于现状的倾向
22.2 保守主义的定义:反对乐观主义的意识形态
22.3 保守主义的哲学内涵
22.4 历史上的保守主义:德国式保守主义
22.5 历史上的保守主义:法国式和英国式保守主义
22.6 政治、文化、社会保守主义
22.7 社会主义
22.8 共和主义
22.9 法西斯主义:历史渊源
22.10 法西斯主义:理论内涵
第22讲单元测验
第23讲 政治哲学重要议题:个人、社会与国家
23.1 古代的传统和社会有机体论
23.2 近代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23.3 本体论的个人主义
23.4 认识论的个人主义
23.5 伦理个人主义
23.6 宗教、政治与经济个人主义
23.7 保守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批评
23.8 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批评
第23讲单元测验
第24讲 政治哲学重要议题:自由与权威
24.1 中文“自由”一词的考释
24.2 西方自由的传统
24.3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
24.4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内涵
24.5 积极自由的后果
24.6 对诸种自由观念的总结
24.7 自由与权威的关系
24.8 保守主义对自由观念的批评
第24讲单元测验
第25讲 政治哲学重要议题:平等与社会正义
25.1 平等与正义的区分
25.2 基础平等
25.3 形式平等
25.4 境况平等
25.5 罗尔斯的分配原则
25.6 德沃金的分配原则
25.7 自由至上主义的分配原则
第25讲单元测验
第26讲 政治哲学重要议题: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26.1 研究民主问题的意义
26.2 在中国研究民主问题
26.3 民主的概念
26.4 “民”的概念
26.5 “主”的范围
26.6 “主”的方式
26.7 民主的价值:合法性论据
26.8 民主的价值:保护性论据、教育功能和经济功能
26.9 民主的坏处
第26讲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