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参赛学
竞技参赛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7
开课时间2020/04/29 - 2020/07/31
课程周期14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竞技参赛学》是中国大学MOOC网上有关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团队竞技参赛理论方法的网络公开课。本课程从运动竞赛的主体——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团队参赛和在比赛中获得理想运动成绩的实践诉求出发,本着科学化控制他们的参赛过程和参赛行为,提升他们参赛活动的最大效益,围绕竞技参赛的赛前准备,赛中控制、赛间训练以及赛后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全面介绍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团队竞技参赛的基本原理、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提高学习者竞技参赛的理论素养和发现与解决竞技参赛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各位学员可以提升自身的竞技参赛理论素养,掌握竞技参赛实践指导的一般方法。本课程融合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竞技管理学、竞技体育组织行为学和赛事运行与管理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大家系统全面融会贯通地学习掌握竞技运动的理论和方法。

课程大纲
竞技参赛与竞技参赛学
1.1运动竞赛与竞技参赛
1.1.1运动竞赛活动的定义与功能
1.1.2竞技参赛的定义与目标
1.2竞技参赛理论的系统构建
1.2.1竞技参赛学理论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1.2.2竞技参赛理论研究的阶段性进程
1.2.3 竞技参赛理论系统创建的科学意义
竞技参赛原则
2.1 竞技参赛原则概述
2.1.1竞技参赛原则与竞技参赛规律
2.2.2竞技参赛原则体系及其构建
2.2 指导参赛者行为规范的竞技参赛原则
2.2.1诚信参赛原则
2.2.2遵规守纪参赛原则
2.2.3积极进取争胜求优原则
2.2.4慎对伤病参赛原则
2.3 指导参赛者获得理想竞技表现的竞技参赛原则
2.3.1适宜参赛目标导向原则
2.3.2竞技状态调控优先原则
2.3.3竞技能力优化组合原则
2.3.4冗余配置备赛原则
2.3.5统筹配署竞技实力参赛原则
2.3.6因势应变参赛原则
竞技参赛准备
3.1竞技参赛准备概述
3.1.1比赛对运动员的特殊要求
3.1.2竞技参赛准备的重要性
3.1.3竞技参赛准备的注意事项
3.2竞技参赛准备的内容
3.2.1信息准备
3.2.2心理准备
3.2.3体能准备
3.2.4技术准备
3.2.5战术准备
3.2.6物品准备
3.3竞技参赛准备的工作流程
3.3.1竞技信息的募集与处理
3.3.2运动员赛前状态诊断与参赛目标的建立
3.3.3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3.3.4赛前训练计划的制订
3.3.5竞技参赛方案的制订
3.4 赛前准备活动
3.4.1赛前准备活动重要性
3.4.2赛前准备活动身心效应
3.4.3赛前准备活动种类与内容
3.4.4赛前准备活动实施的几个问题
赛前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4.1 赛前训练概述
4.1.1赛前训练的定义
4.1.2赛前训练的任务
4.1.3赛前训练时间与阶段
4.2最佳竞技状态与峰前状态
4.2.1竞技状态与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
4.2.2峰前状态
4.3赛前训练的安排特征
4.3.1赛前训练内容的安排
4.3.2赛前训练运动负荷的安排
4.3.3赛前训练方法选择的特征
竞技参赛控制
5.1 竞技参赛控制概述
5.1.1竞技参赛控制释义
5.1.2竞技参赛控制的意义
5.2 竞技参赛中的互动及其目标与动机控制
5.2.1竞技参赛中的互动
5.2.2竞技参赛角色、目标与动机
5.2.3竞技参赛的角色、目标与动机控制的要求
5.3 竞技信息与参赛环境控制
5.3.1竞技参赛的信息与环境
5.3.2竞技参赛信息与环境控制的要求
5.4竞技参赛风险与变异控制
5.4.1竞技参赛风险与应对
5.4.2竞技参赛变异与控制
5.4.3竞技参赛风险与变异控制的要求
5.5竞技参赛控制的基本策略
5.5.1“固定目标”与“弹性目标”相结合
5.5.2“阅读比赛”与“果断抉择”相结合
5.5.3“环境调适”与“心态调适”相结合
5.5.4“节奏变换”与“临场应变”相结合
5.5.5“积极沟通”与“真诚互动”相结合
运动员参赛过程中的自我控制
6.1运动员赛场行为的自我控制
6.1.1运动员赛场行为自我控制的定义
6.1.2运动员赛场行为自我控制的内容
6.2 运动员赛场情绪的自我控制
6.2.1运动员参赛动机激励
6.2.2运动员参赛情绪调整
6.3 运动员赛场自我控制的培养
6.3.1固定动作组合且间歇重复项目运动员赛场自我控制的培养
6.3.2技能主导类对抗类项目运动员赛场自我控制的培养
6.3.3体能主导类周期性项目运动员赛场自我控制的培养
6.4 运动员参赛战术的实施与应变
6.4.1预设战术的应用
6.4.2赛中战术的应变
6.5 运动员赛场道德自律
6.5.1运动员赛场道德规范
6.5.2运动员赛场攻击性行为的自控
教练员临场指导
7.1 教练员临场指导概要
7.1.1临场指导释义
7.1.2临场指导分类
7.1.3临场指导特征
7.2 教练员临场指导策略与方法
7.2.1临场指导的基本理念
7.2.2临场指导的基本策略
7.2.3临场指导的基本要求
7.2.4临场指导应处理好的关系
7.3 教练员临场指导能力
7.3.1临场指导能力及其构成
7.3.2临场指导能力的表现
7.4 教练员临场指导的项群特征
7.4.1体能主导类各项群临场指导特征
7.4.2技能主导类项群临场指导特征
7.4.3技心能主导类项群临场指导特征
7.4.4技战能主导类项群临场指导特征
运动员参赛过程中的心理干预
8.1运动员参赛过程中心理干预概述
8.1.1运动员参赛过程中心理干预的定义
8.1.2运动员参赛过程中心理干预意义和作用
8.1.3运动员参赛过程中心理干预的误区
8.2 运动员参赛过程中心理干预方法
8.2.1行为干预方法
8.2.2认知干预方法
8.3运动员参赛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
8.3.1参赛过程中的失眠
8.3.2参赛过程中的焦虑
8.3.3参赛过程中的抑郁
8.3.4比赛恐惧
8.3.5过度训练与心理耗竭
重大赛事的赛间训练
9.1赛间训练的基本概述
9.1.1赛间训练的基本涵义
9.1.2赛间训练的基本意义
9.1.3赛间训练的基本要求
9.1.4赛间训练的主要特点
9.2赛间训练的具体实施
9.2.1不同赛制的赛间训练
9.2.2不同赛式的赛间训练
9.3 竞技状态的赛间调控
9.3.1赛间调控的基本涵义
9.3.2重大赛事之前赛间调控的基本策略
9.3.3赛间调控的基本内容
参赛总结与赛后恢复
10.1竞技参赛总结
10.1.1参赛总结的意义与分类
10.1.2参赛总结的范式与要求
10.2 竞技赛后的恢复
10.2.1赛后恢复的意义
10.2.2参赛恢复的要求
10.2.3赛后恢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