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
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5
开课时间2020/08/31 - 2020/10/17
课程周期7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工科通识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全人教育,为青年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坚实保障。价值观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意识,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伦理议题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变化发展中,不同社会角色间既有相同的使命和义务,也有与自身角色相关的特定职责。本课程着眼于现代科技活动中的人伦探讨,是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从持续发展和公正公义的角度,对伦理道德中的宏观层面问题与微观层面问题并重探讨,以塑造兼具技术实力和价值判断力的工程师。

课程首先探讨了解工程师的职责与社会历史义务的重要意义,再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公众健康、安全及职业伦理的角度分别探讨工程师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义务、职责及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最后探讨如何将这些认知贯穿于工程实践中,以促进技术的良性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课程学习和实践有助于学生树立以绿色环保技术造福万代的意识,并将这种认识贯穿于专业课程学习,增强技术开发信心,使自身成长为才情兼备的社会栋梁。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课程概要介绍(第一周)
课程背景、目标、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要说明
第二章 工程及工程师(社会及历史角色)(第二周)
2.1 工程师角色理解:历史职责
2.2 工程技术社会属性认知:对科技、政经、文化的影响
2.3 工程师的人文素养:发挥科技正面影响力
2.4 当代工程特征认知:大工程观
2.5 工程师职责担当:价值判断
第三章 职责之一:社会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第三周)
3.1 可持续发展观之环境保护:起源及发展历程
3.2 环保中的个人行为与组织建设:个人与组织相辅相成
3.3 工程中的环保目标引发的伦理争议识别:冲突起因剖析
3.4 环保伦理争议解决对策:兼顾环保与工程效益
3.5 践行环保理念:反思可行环保方案
第四章 职责之二:社会公义公正(知识产权意识)(第四周)第四章 职责之二:社会公义公正(知识产权意识)(第四周)
4.1 社会公义公正之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劳动者尊严诉求
4.2 知识产权制度的伦理原则:人道原则、公正原则
4.3 知识产权保护的道德难题:冲突起因剖析
4.4 知识产权伦理冲突的现实解决: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策略
4.5 知识产权意识的自我践行:反思可行解决之路
第五章 职责之三:社会安全及公众福利(安全意识)(第五周)
5.1 公众福祉之社会安全意识:安全事件现状
5.2 公众安全保障的伦理思考:冲突背后的价值观起因
5.3 工程安全保障的伦理建设:科学制定标准和规范
5.4 工程安全保障的技术性:各专业安全保障措施
5.5 践行工程安全意识:反思安全隐患和可行解决方法
第六章 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具化——职场伦理判断及应对(第六周)
6.1 情景之一:抱怨与举报(领导抢占员工的工作成果)— 因流程引起的惩罚申诉
6.2 情景之二:工作项目文档签署
6.3 情景之三:因流程引起的惩罚申诉
6.4 情景之四:知识产权 — 可申请的专利
6.5 情景之五:贿赂或利益冲突问题 — 乐观与欺骗是一念之差
6.6 情景之六:来自上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