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病原生物的奥秘
探索病原生物的奥秘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16
开课时间2020/09/14 - 2020/11/30
课程周期11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回顾人类历史,瘟疫曾肆虐人间,不仅给人类带来痛苦和恐慌,有时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衰退,甚至国家的消亡。今天不断出现的新病原又向人类发起了新的挑战,病原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探索病原生物的奥秘》是以医学生的两门必修课《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为基础,与感染性疾病和临床医学密切相关,属于医学基础课程和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适合医药卫生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准备执业医师、研究生入学和专升本考试的人员、医药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及对病原生物和感染性疾病感兴趣的人士学习。学习者需具备一定的人体结构、生物化学及免疫学基础知识。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四大类。本课程将《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除了讲授病原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病原学诊断及防治原则,还将介绍病原生物学领域的新观点、新进展,以拓宽学习者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为将来学习医学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分9个章节,包括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常见的皮肤黏膜、创伤感染的微生物;常见的血液(血制品)传播的微生物;常见的寄生于血液与组织中的寄生虫;医学节肢动物及传播的病原。

 本课程学习跨度10周,其中在线视频学习共安排了8周。安排了1周作业难点讨论与评析内容,此期间不再提出新的学习要求,仅提供课程相关的补充学习资料,学习者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继续完成作业、章节测验等。最后一周为复习巩固及期末考试时间。

课程共有8名主讲教师、1名教秘。学习者之间及其与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沟通讨论、分享学习体会和收获。课程的最终成绩包括课后作业成绩(占20%)、在线讨论参与度(占10%)、章节测验成绩(占20%)及期末线上考试成绩(占50%)几个部分。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1.1 病原生物概论

1.2 显微镜下的细菌

1.3 认识真菌

1.4 认识病毒

1.5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6 寄生虫的生物学性状与生活史

第二章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2.1 感染与传播

2.2 细菌的致病机制

2.3 病毒的致病机制

2.4 真菌的致病机制

第二章单元小测

第三章 常见的呼吸道病原

3.1 不能忽视的“婴幼儿健康杀手”——肺炎球菌

3.2 痨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结核杆菌

3.3流脑的元凶——脑膜炎奈瑟菌

3.4 此“非典”非彼“非典”——肺炎支原体

3.5 流感≠感冒——流感病毒

3.6 鸽粪惹的祸——新生隐球菌

三章节小测

第四章 常见的消化道病原

4.1 大肠杆菌

4.2 痢疾杆菌

4.3 沙门菌

4.4 霍乱弧菌

4.5 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

4.7 急性胃肠炎病毒

4.6 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四单元小测

第五章 常见的皮肤黏膜、创伤感染的微生物

5.1 金黄色葡萄球菌

5.2 化脓性链球菌

5.3 破伤风梭菌

5.5 狂犬病病毒

五单元小测

第六章 常见的泌尿生殖感染的病原

6.1 淋球菌

6.2 梅毒螺旋体

6.3 溶脲脲原体、生殖器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LVG

6.4 单纯疱疹病毒

6.5 人乳头瘤病毒

6.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6.7 阴道毛滴虫

六章节测验

第七章 常见的血液、血制品传播的微生物

7.2 丙型肝炎病毒

7.3 巨细胞病毒

7.1 乙型肝炎病毒

七单元细菌学部分综合自测题

七单元病毒学部分综合自测题

第八章 常见的寄生于血液与组织中的寄生虫

8.1 河中嬉戏有危险—血吸虫

8.2 诺贝尔医学奖—疟原虫

第九章 医学节肢动物及传播的病原

9.1 医学节肢动物

9.2 登革病毒

9.3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九单元小测